论坛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非官方水楼

19 帖子
15 Users
5 Reactions
3,401 查看
帖子: 2
(@anathanbit)
New Member
已加入: 1 年 前

test:

在我们的常识观点(以及在普通现实中),相反,粒⼦优先于波。

例如,在⼀个沙漠,沙丘感动⻛像波浪,但这个想法是,如果我们⽐我们

拥有更多的知识,我们将能够减少这种波⾏为粒⼦:即使是最⼤的沙丘

最终只是⼀个果盘的⼩颗粒。因此,把沙⼦的运动当作波浪来看待,

是⼀种⼤体上的功能简化这⼀观点的基础常识本体论是,每⼀个波的

运动都必须是某物的运动,是物质上存在并被移动的事物的运动:波

并不真正存在,它们是发⽣在某物上的⼀种属性或事件。这⾥的ᰁ ⼦

⾰命不仅假设了波和粒⼦的原始不可约⼆象性;在这种⼆元性中,它

(或多或少公开地)赋予了波特权:例如,它提出了⼀种转变,从将波理

解为粒⼦之间的相互作⽤,转变为将粒⼦理解为波相互作⽤中的节

点。因此,对于ᰁ ⼦物理学来说,波不能被简化为粒⼦的特性(或发

⽣在粒⼦上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玻尔声称ᰁ ⼦物理学处理(测ᰁ )

现象,⽽不是“⽀持”现象作为其实质⽀持的事物:因此,整个传统的区

分属于“物在⾃身”的属性和仅仅因为我们的感知器官⽽“看似”属于

事物的属性的问题就被破坏了:这种主次属性之间的区别不再有意

义,因为事物“出现”的⽅式,它“对他⼈”的⽅式,都是内在的。雪上

加霜的是,“事物”作为事物、作为实体实体的出现,正是波函数通过

感知⽽崩溃的结果,因此常识关系再次被扭转:“客观”事物的概念是主

观的,依赖于感知,⽽波动先于感知,因此更“客观”。

关键的任务是在不放弃真实概念的情况下解释这种不完整性,也

就是说,避免主观主义的解读,即测ᰁ ⾏为本身就构成了它所测ᰁ 的东⻄。海森堡版本的不确定性(“测不准原理”)仍然留有⾜够的空间,

不仅可以使客观现实的概念ᇿ ⽴于观察者(如果观察者⽆法达到),甚

⾄还可以确定它,了解它的本质:如果列⻋本身是由于只学其失真的

测ᰁ 仪器,它是不可能确定影响测ᰁ 过程的观察对象,然后通过减去这

个效应的结果,得到测ᰁ 对象的⽅式本身就是(或⽅式,测ᰁ 前)?例如,

如果我知道我数⼀笔钱会加上 20 个单位,⽽我数的结果是 120 个单

位,那么我知道,在我数之前,总数是 100 个单位。玻尔反对这种可

能性:由于先天的原因,⼈们不能确定测ᰁ 相互作⽤对被测ᰁ 对象的

影响。例如,如果我们通过向电⼦发射光⼦来测ᰁ 电⼦的位置或动ᰁ ,

确定光⼦对粒⼦(电⼦)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需要同时确

定光⼦的位置和动ᰁ ,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位置和动ᰁ 的测

ᰁ 需要相互⼤ᰁ 的仪器来分别测定。因此我们得出玻尔的结论:观测

只有在测ᰁ 的效果是不可确定的条件下才可能。现在,测ᰁ 相互作⽤

是不可确定的这⼀事实是⾄关᯿ 要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减去测

ᰁ 的影响,从⽽推断出粒⼦(假定)在测ᰁ 之前的属性。

不能注意波尔的推理的相似性来第⼀个段落的“介绍”,⿊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他描述了荒谬的后果的标准⽀持再现说者⽅法根据知

识”的仪器占有绝对的,或者是看到它的⽅法”:

如果知识是获得绝对实在性的⼯具,那么我们就会⽴即想到,将

⼯具应⽤于任何事物,并不是使其保持其⾃身的状态,⽽是使它包含

在过程中,并使它看到塑造和改变。或者,如果知识不是我们主动使

⽤的⼯具,⽽是真理之光到达我们的⼀种被动的媒介,那么我们也不是接受真理的本来⾯⽬,⽽是通过这个媒介接受真理的本来⾯⽬。在

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采⽤了⼀种⽅法,这种⽅法会⽴即产⽣与它本

身相反的结果。或者,更确切地说,荒谬之处在于使⽤任何⼿段。我

们似乎确实可以从这种⼯具的运作⽅式的知识中找到⼀种治疗这种

危险状态的⽅法;因为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从结果中除去那部分,那

部分在我们的绝对观念中,是通过这⼀⼯具得到的,属于这⼀⼯具的,

从⽽得到真理的纯粹性。但事实上,这种改进只会让我们回到以前的

状态。如果我们再从⼀个明确形成的事物中除去⼯具在它的形成过程

中所起的作⽤,那么这个事物(在这种情况下是绝对的)就⼜回到了它

在所有这些麻烦之前的状态,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它是多余

的。如果绝对只有带来整个靠近美国的机构,在不造成任何改变,像⼀

只⻦被 limestick,它肯定会鄙视的那种,如果不是在本质上,并不是希望,

从⼀开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是⼀种诡计,因

为知识通过它所有的忙碌的⾟劳和烦恼,使它⾃⼰显得在做⼀件完全

不同的事情,⽽不是产⽣⼀种仅仅是直接的关系,因此建⽴这种关系

是浪费时间的。再则,如果我们对作为媒介的知识的考察能使我们了

解知识的折射规律,同样,从结果中去排除这种考察也是⽆益的。

回复
帖子: 2
(@anathanbit)
New Member
已加入: 1 年 前

test2:

乌克兰冲突继续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从中国人角度来看,俄罗斯与乌克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这场危机确实有着非常复杂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它所涉及的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以及它对国际秩序可能产生的影响。我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探讨。

这次俄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毫无疑问是北约地不断东扩使俄罗斯感到一种生存威胁。早在上世纪初,英国地缘政治家麦金德就讲过:“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这种“心脏地带”理论深刻影响了美国内部关于北约东扩的争论。麦金德强调东欧的重要性,而乌克兰是这个核心地带的核心。

就美国而言,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是主张西方要推动所谓“民主化”和北约东扩覆盖整个乌克兰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仅要彻底瓦解苏联,还要排除俄罗斯再次复兴的可能。他认为只要俄罗斯仍然控制着乌克兰,那么即使它丢掉其它的一些势力范围、中东欧国家,有朝一日还可以成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帝国,这种俄罗斯复兴将直接威胁美国的地位;但如果反过来,美国能够控制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可能重建欧亚帝国。

所以,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这本书中公开主张,“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到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限制。”布热津斯基的这种美国中心论、其本人波兰裔背景、强烈的反共意识形态,影响了他的北约东扩观。

美国领导人拜登实际上也是北约东扩的一贯支持者。最近网上流传一段他1997年作为美国参议员在大西洋理事会的演讲。他说,有俄罗斯人对我讲,美国不要继续推动北约东扩,因为这样做会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他说,没问题啊,你们就转向中国吧,如果转向中国不行,还可以转向伊朗呀。下面观众大笑。他以一种挖苦嘲笑的口吻,一种对俄罗斯、中国、伊朗不屑一顾的神态讲了这番话。不过,当时的中国、俄罗斯、伊朗确实实力比较弱,而美国还处在冷战胜利后最得意忘形的那个阶段。

布热津斯基/资料图

与这种观点相左的是乔治·凯南、基辛格这样一批美国的资深外交战略家。早在1997年美国国会讨论北约东扩问题的时候,时年93岁的美国前驻苏联大使、“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就在《纽约时报》撰文写道:“直接说吧,扩大北约将是整个后冷战时代美国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俄罗斯人不会相信对美国保证没有任何敌意的这种说法。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威望和安全利益受到负面影响,而这种威望在俄罗斯人看来是头等的大事。”

2013-2014年美国在乌克兰策动“颜色革命”的时候,基辛格也提醒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要谨慎。2014年3月,基辛格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西方必须明白,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永远不可能只是一个外国。俄罗斯的历史始于所谓的基辅罗斯。俄罗斯的宗教从这里开始传播。在数个世纪里,乌克兰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此前它们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即使像作家索尔仁尼琴和诗人布罗茨基这些苏联时期持不同政见者也坚持认为,乌克兰是俄罗斯历史必要的一部分,实际上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基辛格还提醒乌克兰领导人,“乌克兰独立的历史(当时)只有23年,从14世纪开始就一直处于某种外国统治之下。毫不奇怪,乌克兰的领导人还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更不用说历史的视角了。” 他写道:“西乌克兰人说乌克兰语,东乌克兰人主要说俄语。乌克兰的任何一方试图支配另一方,最终都将导致内战或者分裂”。将乌克兰视为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这是不明智的。基辛格认为乌克兰不应该成为东西方对抗的前哨,而应该成为它们之间的桥梁。

回头看,我觉得乔治·凯南、基辛格是有战略眼光的,当然这也都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占上风的是布热津斯基的主张,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美国和西方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不断地推动北约东扩:在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东欧崩溃后,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了北约。从2002年到2007年,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七个东欧国家成为北约的新成员。

2014年,美国又通过“颜色革命”,推翻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并开始推动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作为反击,俄罗斯也以西方同样的这一名义,即捍卫民主和人权,支持克里米亚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联邦,而且支持乌克兰东部乌东地区的民兵武装反抗政府军。

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总统2019年上台,他上台后进一步激化与俄罗斯的矛盾。他的前任实际上看到了西方国家不会直接出兵帮助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就开始淡化克里米亚问题,转而聚焦乌东问题,所以2015年和俄罗斯签订《明斯克协议》,在乌东地区实现停火,乌克兰政府也考虑给予乌东地区两个州——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高度自治权。但泽连斯基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将克里米亚问题和乌东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同时积极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正好与美国的愿望一拍即合。美国防部长首先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2021年乌克兰成为北约能力增强伙伴,乌克兰军队开始与北约军队一起演习。

这在俄罗斯看来,如果再不出手,乌克兰有可能在1—2年内就实现加入北约目标。这意味着北约在乌克兰部署导弹,10分钟就可以打到莫斯科,这是俄罗斯绝对不能接受的。对俄罗斯来说,它遇到的是“哈姆雷特之问”,就是“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看,罗斯文化的根在乌克兰,在基辅大公国,后来分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民族的大粮仓,后来还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在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我认为普京可能还有更深层的目的,就是他要通过军事行动来颠覆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的国际秩序。俄罗斯一位资深学者卢基亚诺夫不久前在“今日俄罗斯网站”上刊文称:普京总统发起的军事行动,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它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现,莫斯科已将自己定位为“全世界根本性变革的推动者”。

我想今天恐怕多数人都同意,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个冲突源于美国“点火”和“拱火”,美国期待俄乌发生一定的冲突,希望欧洲资本可以流向美国,希望能够削弱俄罗斯,能够分化欧洲,使欧洲更加依赖美国。但普京总统,我想他是看准了美国没有与俄罗斯打仗的意志和力量,将计就计,在忍耐了许多年之后终于发起这场全面的反击,其规模远超美国的预期。

我认为俄罗斯的目的有这么三个,一是普京公开说的,乌克兰必须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中立化;二,从根子上动摇北约存在的意义,冲突发展至今,美国一直“点火”“拱火”,不敢亲自下场,还有北约成员之间内斗,包括最近我们看到的波兰拒绝为美国“快递”战斗机到乌克兰,使美国霸主地位受到重创。换言之,俄罗斯今天已经给美国和北约立了规矩,不允许北约再对俄罗斯为所欲为。三,就是推动卢基亚诺夫讲的“全世界根本性的变革”,即颠覆冷战后形成的美国单极霸权主导的国际秩序,确立多极化的国际秩序,而俄罗斯将是这种新秩序中的关键一极。

坦率讲,俄罗斯这三个目标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同情者和支持者,特别是第三个目标,改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共识,美国一贯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强权即公理”,随意欺凌弱小的国家,光是从2003年开始美国所谓“反恐战争”就造成了多少生灵涂炭,多少家园被毁灭?罄竹难书呀!近百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天下苦美久矣。代表世界上多数人口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非西方大国和广大的伊斯兰国家,对联合国涉俄乌冲突的决议都投弃权票,这就说明这些国家网上民众的意见更反映这一点。

前几天,一位美国学者问我为什么中国不制裁俄罗斯,我说,美国还没有向阿富汗人民谢罪,还没有向伊拉克人民谢罪,还没有向叙利亚人民谢罪,还没有向利比亚人民谢罪,美国有什么资格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十分同情乌克兰人民,俄乌两国人民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和平解决争端之道,但全世界都应该首先要问责美国这个点火者。现在又曝光了美国在乌克兰从事生物武器研究的许多证据,我想全世界都应谴责,而且要制止这种反人类的行为。

如此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不变革天理不容。当然,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这个秩序的改革者,而非革命者。随着东升西降的世界大势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国际秩序本身已经不得不开始种种变革,从经济领域内G20替代G7到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点。现在俄罗斯横空出世,以一场大规模的、颇有争议的军事行动,某种意义上成为颠覆旧秩序的革命者,这已经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疑,俄乌冲突再次证明,世界已进入了“后美国时代”,美国一霸独大的时代已经终结,美国已经摆不平这个世界了;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主导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北约之类的盟国体系,包括美元霸权地位等等,都可能逐步地一路走衰。我认为,一种真正的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将在革命与改革的互动与动荡的过程中诞生。

在这个意义上,俄罗斯能否实现其第一个目标,即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中立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标意义,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话,就等于初步实现了俄罗斯的后两个目标,也就是极大地削弱北约、深度动摇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我今天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回复
pishooter
帖子: 1
(@pishooter)
New Member
已加入: 1 年 前

111tst

回复
帖子: 1
(@hanyi_li)
New Member
已加入: 1 年 前

66666

回复
东山
帖子: 7
(@dongshan)
Active Member
已加入: 1 年 前

打卡

回复
页 2 / 4
Share:
Scroll to Top